从技术先锋到生态构建者,贝锐CEO讲述19年“连接革命”与“软硬一体”突围之路

作者:贾玥      时间: 2025-09-24      浏览数:4281

7ca8c7e8613b1dd3e1a6179360ac3bf7.png

销量领跑同类产品,是市场给出的答案;而这个答案的背后,是贝锐19年来对“连接”的执着、创新与兑现。

2025年,贝锐旗下向日葵IPKVM无网远控系列在中国电商平台取得销量领先,成为又一个贝锐年度登顶的系列产品。在此之前,蒲公英工业路由器 R300 系列与异地组网路由器,已相继问鼎榜首。

一家长期专注于远控软件的SaaS企业,缘何在“软硬一体”的进阶路上被市场推向聚光灯下?

带着上述问题,第一新声专访到了贝锐创始人兼CEO陈宇晔,深入探讨在这个“连接”被重新定义的时代,贝锐的成长逻辑、行业贡献、未来布局,以及贝锐如何以自身发展节奏重塑行业格局等问题。 

01
行业深耕者的突围:从技术沉淀到销量爆发


2025年,贝锐以其扎实的积累迎来了硬件的“三重奏”:蒲公英工业路由器R300系列、蒲公英异地组网路由器、向日葵IPKVM无网远控系列,在各自细分领域销量遥遥领先。

这三项成就并非偶然,而是贝锐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,构建完整业务闭环的必然结果。

在工业物联网时代,边缘接入点的成本敏感度超乎想象。"一个项目你要知道差十块钱,有可能它的成本线就高达几百万的成本。"陈宇晔透露,贝锐通过几年的技术创新,将4G智能工业路由器从高高在上的价格降至“亲民价”,降幅超三分之二。

这一价格革命不是简单的降价,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。贝锐发现,客户需要的是稳定、可靠且成本可控的连接方案。蒲公英工业路由器R300系列不仅价格亲民,更在性能上不妥协,解决了工业场景中海量边缘设备接入的痛点,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时代海量设备低门槛接入互联网的进程,形成了"好用不贵"的完整闭环。

不仅是蒲公英工业路由器R300系列,蒲公英异地组网路由器斩获“头把交椅”背后,亦是对清晰的市场逻辑与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,更是源于贝锐对“连接”初心的坚守——让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,变得“平易近人”。

正如贝锐创始人兼CEO陈宇晔在采访中所言:“三个产品系列都有一个核心的动因,就是要把价格做到平民化……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贝锐产品的美好。”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商业哲学:真正的普及,源于对"连接"本质的尊重——它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特权,而应是触手可及的能力。

“以前极其复杂的异地组网配置方式,现在简单的点击几下鼠标,就像加入群聊一样,路由器之间就可以聊天了。”陈宇晔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蒲公英异地组网路由器的创新价值。

传统VPN网络配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数日才能完成,而蒲公英“硬件+SaaS”的创新模式,完成异地网络的快速组建与部署,将这一过程缩短至几分钟。这种极简体验的背后,是贝锐对用户痛点的深刻洞察:企业需要的是简单的组网工具,而不是复杂的网络设备。

974f30f24b864152c82b0a695dc28d92.png

“向日葵IPKVM无网远控系列”的夺冠,颠覆了多数仅依赖软件的远程控制厂商,打破了传统纯软件方案在兼容性、安全性和接入边界上的诸多限制,极大拓展了“远程控制”这一技术的应用场景。

依托软硬一体架构,贝锐向日葵成功构建了一个围绕远程控制技术的一体化闭环体系:从远程开机、操作控制到远程关机,全面覆盖“无网设备”的安全接入与管理,大幅提升了远程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用性与可靠性。

同时,也有效突破了传统IPKVM设备面临的行业痛点,例如价格高昂、智能化程度低、缺乏配套软件支持、生态割裂等问题。这一创新解决了无网环境下远程控制的行业难题,形成了从高端专业到普惠大众的完整产品闭环。

9f5895ab921f9120defac3818dd70cb3.png

而紧随销量认可的,是向日葵在无网远控领域的又一突破,向日葵推出的Q1 mini控控,不仅将价格做到了极致,该产品只有市面上同类产品50%都不到的价格。"但材质却非常极致,Q1是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外壳,它的大小不到一半的手掌大小",陈宇晔表示,"以前的远程控制是不安全、复杂和难用的软件,我觉得向日葵远程控制是让每一个人都会安全使用的软件。"这种极致性价比的理念,正是贝锐普及战略的具体体现。

这三项成就,标志着贝锐完成了从纯软件领先到"软硬融合"双轮驱动的华丽转身。然而,这条进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正如陈宇晔回顾所言,这是"在成长中被痛苦洗礼"的五年,经历了芯片暴涨的供应链之痛和从ODM到OEM的基因转换之艰。2020年时,贝锐就提出了软硬一体化的战略,但直到2025年才真正证明了自己是一家"软硬融合的互联网公司"。

02
长期主义的兑现:19年的专注与迭代



所有的爆发,都是厚积薄发。贝锐的19年,是一条清晰而坚定的产品与技术演进之路,是一场关于"连接"的漫长旅程。

2006年的内网穿透利器花生壳,到2009年开启国民远程控制时代的向日葵,再到2015年探索“硬件+SaaS”创新模式的蒲公英,直至2023年发布新一代云智慧网关系统OrayOS、2024年发布面向团队协作的浏览器洋葱头……贝锐用19年的时间,构建起了国内最完整、最深入的远程连接产品矩阵。

这种战略定力背后,是贝锐对行业规律的深刻认知:“产品是有衰退期的,既然要有衰退期,你就要去提前布局。”在陈宇晔看来,每三到五年孵化一个新品牌的节奏,并非追逐风口,而是基于用户场景变化的未雨绸缪,是长期主义的具体实践。

基于上述战略,在技术路径上,贝锐从未停止自我进化:从纯软件到软硬融合,从远程协助到异地组网,再到攻克无网环境的远程控制。每一步都源于对用户真实场景的深度洞察与持续投入。“我们首款硬件是向日葵开机棒,解决关机后无法控制的痛点;后来有了控控,实现不装软件也能远控。这种模型,全球好像也仅有贝锐做了开机+无网远控的方案。”陈宇晔在回顾技术演进时自豪地说道。这种长期主义的专注,沉淀出贝锐的核心技术优势,共同构筑了贝锐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。

这背后,在陈宇晔看来,是一种深刻的商业哲学:“真正的普及,源于对‘连接’本质的尊重——它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特权,而应是平易近人的能力。”贝锐所做的,正是通过技术的奇点爆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,撕去远程连接“专业、昂贵、复杂”的标签,让其回归连接的本质,赋能于每一个个体与企业。

03
站上新起点:从标准制定到全球化布局


登顶销量榜首并非终点,而是贝锐定义行业、走向全球的新起点。此刻的贝锐,正将其19年对连接的哲思,转化为定义未来的力量。

在行业标准层面,贝锐作为主导单位发布了国内远程控制领域的首个团体标准《远程控制软件技术要求》,引领远程控制行业走向规范化、高质量发展。这意味着贝锐正从行业的参与者,跃升为规则的制定者。

在技术巅峰,贝锐持续攀登。2025年8月重磅发布的向日葵16,不仅推出“超级桌面”等创新功能,实现应用级融合、突破设备边界,更在核心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。新版支持应用界面直接投射到主控桌面,传统的远控窗口将不复存在,将看到 mac os系统里面运行了 windows 程序系统互相跨越式的融合。无论是设计渲染、开发调试、IT运维,还是游戏娱乐,向日葵16都能带来如本地操作般顺滑的远控体验。

de5df49d9b0d684a86c9957546fe098d.png

在性能架构上,向日葵16采用GPU硬件编解码与Zero-copy(零拷贝)架构,彻底消除了视频流处理中的多余数据拷贝,降低CPU占用率、提升传输效率。借助这套全新架构,远控响应实现毫秒级触发,打开远程桌面最低仅需0.8秒,窗口拖拽、滚动操作几乎无感延迟,远程控制的“即时性”达到了行业天花板级别,为专业用户带来了革命性效率提升。

为应对复杂网络环境,向日葵16内置自研SADDC视频编解码算法,具备智能弱网识别与带宽自适应能力,可自动调节码率与分辨率;结合全球200+边缘加速节点构建的传输网络,提供多路径容灾机制,即便在弱网或跨境远控场景中,也能保障画面稳定清晰、操作连贯不中断。用户无需额外配置网络环境,就能获得稳定流畅的远程体验。

正是这样的技术底蕴与用户信任,共同支撑起了贝锐庞大的服务体量:早在2024年11月,贝锐中国区注册用户数就已突破一亿,成为国内首家注册用户破亿的工具类SaaS服务提供商,已服务全球超过一亿个人用户、120万家企业客户,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20亿台。这一庞大的数字,不仅印证了其“连接无处不在”的产品理念深入人心,更构成了其推进技术迭代、探索AI应用、布局全球市场的坚实底座。

关于未来,贝锐的答案依然明确:继续深耕连接,突破速度与体验的极限;积极拥抱AI,做深度应用于远程运维场景的AI智能体,赋能B端客户;坚定推进软硬融合的全球化战略。

“我们会不会转型?不会。我们做了19年连接,未来还会是连接。”陈宇晔笃定地说道,“我希望,未来大家一想到软硬融合的连接,就能想到贝锐。我们的slogan是‘让连接更美好’,以前这可能是个梦想,现在我相信,这是一个可以触达、可以落地的现实。

从幕后赋能到台前引领,贝锐的19年,是一场关于连接、技术与初心的漫长旅程。它的成长印证了一个道理:在喧嚣的时代,长期主义与专注,才是最犀利的武器;而最大的商业成功,莫过于让技术普惠众生。


北京第一新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C)2024 京ICP备2024089855号-1

第一新声商务经理 Sherry
Tel:18910717116

第一新声商务经理 Sherry
Tel:18910717116

第一新声研究客服 Kim小严

第一新声编辑客服 Tina

第一新声运营经理 孟小新